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2-6-4 15:24:50 浏览次数:313

学习资料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资料所说的“回归生活”,体现现实的教育价值意义。

一、生活德育的涵义

(一)生活和生活世界

生活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生活,又有我们为未来设想的可能生活;不仅有吃喝拉撒的平凡的日常生活,又有从事各种工作的非日常生活;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各种悲与喜、感受各种成与败、分享各种忧与乐。人无处不在生活之中,无时不在生活之中。

(二)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指的是重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道德资源,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德育。在教育目标上是为促进学生情感生命的自我成长,在实践活动中适应政治社会和具体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在教育内容方面,把教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增进德育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教育方法上使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二、让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发展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出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因此,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巧妙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提高学生的正确认识

教师可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来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伸出爱的手》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汶川大地震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等材料。以上这些都比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巧妙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空间上舍远求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浓浓乡土情》一课可以用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

(三)设计生活化片段,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应体现“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的教学理念。教材中往往选用很多的生活化事例,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了物质载体,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感染。对此,教师可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生活片段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作为贯穿课堂的基本线索,不停地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从相关的直观情景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在明理阶段,可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点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