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12-6-4 8:30:23 浏览次数:276

1、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学生安心。

首先,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为了便于教学和管理,并将住宿生单独编班,

其次,搭建亲情平台。设置“亲情对话室”和“视频对话室”。学校专门安装了磁卡电话,配置了64台学生电脑,上了网,统一购买了摄像头,要求每个留守儿童都申请了QQ号,每节信息课前五到十分钟让学生自由视频对话,传统节日、学生生日向留守儿童免费开放,方便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同时开设家长学校,规范家访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培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

再次,聘请了生活老师分别照顾男女学生的饮食起居。实行了生活费班主任代管,学生生病,教师陪同,定点医治制度。

另外,就是努力完善生活设施,尽力方便学生生活,

2、以心贴心的交流,让学生开心

首先,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选派三名有爱心、善诱导、亲和力强的教师兼任心理咨询老师,利用课外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谈心交流。

其次,开展结对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体会到“家”的温暖。1、对于情况特殊的留守儿童,学校安排党员教师与其结对,关注其思想动态。2、行政领导结对蹲班。每个行政人员负责一个住宿班的留守儿童管理。3、开展学生间手牵手结对,有选择性地安排学校周边品学兼优、家庭条件良好的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对,让他们学习上互帮、生活上互助、心灵上互通、亲情上互动。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舒心。

首先,晚自习采取3+2模式,尽量安排丰富多彩。早课也灵活机动。

其次,抓实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十三个兴趣小组,每周四下午统一集中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成果展示。平时兴趣小组也不定期开展活动,住宿的留守儿童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同时浓厚学校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再次,尽力完善文体设施,使学生乐有其所。

4、以严格规范的管理,使家长放心。

实行了封闭管理,走读生凭证出入,住校生出校门必须经家长同意,班主任签字,确保学生安全。

其次,实现值周行政全权负责制和上课由科任教师负责、课间由班主任负责、早、中、晚大课间由值周教师负责、熄灯后由生活教师负责的二十四小时监管不脱岗责任制。同时,安排学生干部轮流值周,师生双线检查管理,双线通报考评,有效地规范学校日常工作。

再次,注重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小学留守儿童集中住校,自理能力差,安全责任大,加上又全是原村小的学生,家长长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失,行为习惯亟需矫正。为此,每学年开学第一周,学校都要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和养成教育周活动,通过专项教育、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值周版报、流动红旗等多种形式,培养其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增强其安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开学后第二周,都要开展一次课间操比赛和唱国歌比赛,以便规范课间操和升旗活动。

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先后被江西卫视、江西新闻夜航、《北京现代教育报》和《宜春日报》、宜春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并在全省“希望之星”教师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介绍。

近年来,在市、镇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我镇的小学教育事业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均衡、跨越式的发展,初步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施农村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不断探索,形成合力,常抓不懈,才能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