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内阅读之路 奠定语言积累之基
发布时间:2011-9-17 10:28:04 浏览次数:156

 

夯实课内阅读之路   奠定语言积累之基

江西省余干县三塘中心小学   335100   史南城

 [内容摘要]  课内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利用这块主阵地可以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奠定语言积累之“基”,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课内阅读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阅读理解积累、激情诵读积累、背诵记忆积累、趣味练习积累、迁移习作积累、复述课文积累不失为课内阅读语言积累的好方法。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语言积累  阅读理解  激情诵读  背诵记忆  趣味练习  迁移习作  复述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其实阅读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的复杂性表现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课内阅读,因为课内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利用这块主阵地可以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奠定语言积累之“基”,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做:

一、阅读理解积累法

在阅读理解中积累。读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只有书多读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让阅理解能力平衡发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处理好朗读与理解两者的关系,让朗读、理解“两条腿”走路,让朗读、理解能力平衡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积累语言的目的。

阅读理解,这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识记。它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积累。如有这样一段话: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比一比谁记的最快,这就要求学生先抓住并理解“活泼可爱”这个中心词,再分析这段话从哪个方面来写小燕子的活泼可爱。理解了之后,只要一两遍就能记住它。

二、激情诵读积累法

“诵读”既读之成诵,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直到可以背诵,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阅读方式。诵读积累又是一个动态过程,亦即阅读主体对课文认知不断深化并储存到头脑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可运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甚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三、背诵记忆积累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些妙词佳句,精品文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现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不仅文章语言文字美不胜收,还安排了许多成语、格言、警句,熟读成诵,不仅是一种认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祖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的时间。其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是有效背诵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句子与段落,要从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中感悟句子的表达形式和连句成段的方法,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悟,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之外,能激发真情实感的语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累语言。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正如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江泽民主席也说:“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不浅。”当然,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最佳,但有些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未尝不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生在自悟、反刍中将自然理解消化当初背诵的语言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要加强背诵检查的力度。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积累语言。

四、趣味练习积累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因此,“趣味练习的积累”是设计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一看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提高积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积累词句的目的。

①滚雪球

就某个词为触点,“滚”出许多有关的词语,将词的“雪球”越“滚”越大。

如学习“恬静”一词,就可以把过去学过的“平静”“寂静”“幽静”“肃静”“沉静”“宁静”“安静”“镇静”“娴静”等意义相连的词拿来比较,弄清其意义,体味其用法,悟出其差异。

以一字为触点,滚出有关的词:快、高、长、大

②串葫芦

就有关专题的常用词语,用某个角度当“轴棒”去“串”起那些分门类的词语。

描写“看”的词语:瞧、视、瞅、瞄、瞥、瞟、盯、阅、观、望、顾、窥、伺、览、目击、顾盼、鸟瞰、凝视、凝望、注视、扫视、环视、怒视、鄙视

③拉练条:这种积累以某个字为核,拉出一连串的词语、成语、俗语、格言等,以积累更多的词句。    如:以“中”字为核,可以拉出“中流砥柱”、“管中窥豹”、“中肯”、“如日中天”(位置不一)之类的词语或成语,还可以拉出“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中秋夜里打灯笼——多此一举”等更多的句含“中”的格言、警句、名言。

五、迁移习作积累法

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迁移运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迁移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在语言接受的初期,学生往往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应用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促成学生的语言运用。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往往是直觉的,一个词可以给学生一个灵感,一句话可以给学生一个启迪,而一篇课文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情绪。

如学习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学习课文中写鸟声、鸟影和榕树的句段,抓住那只机灵可爱的,但课文中并没有细细描写的小画眉写一段话,注意写出小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堂乐园中飞翔、嬉戏的情形。这是练习对课文句段的迁移来积累语言。又如《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教学时,只要抓住文中的有关片断作具体分析,就可以使学生窥见作者的艺术匠心,从中受到启发,而模仿并迁移运用积累的语言。我引导学生理解下雪时的景象时,让学生通过“看雪”、“听雪”两方面去体会雪的世界,抓住“纷纷扬扬”一词去想象雪花降落时的纷繁,抓住“大片大片”一词去想象雪花的大、密、急。然后让学生讨论:冬天的山村既然是格外寂静,为什么还用上“簌簌”、“咯吱咯吱”两个象声词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何在通过启发自学,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作用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起着鸟鸣山更幽之效果,绘出了“山村冬夜雪漫天”的美景。在教雪后景色一段时,我又让学生画出“粉妆玉砌”、“簌簌落下”、“随风飘扬”、“摇晃”等词,体会雪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样学生更加明白:作者采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声色相和的写法,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更有感染力。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感受及学得的动静结合的写法写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景物,并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如一位学生下课后写了一段看到的教室的景象:“下课了,语文教师走出教室。负责擦黑板的同学跑上讲台,动作麻利地擦着黑板。顿时,教室里飘浮起白蒙蒙的一片,纷纷扬扬,迅速地从黑板撒向讲台,撒向课桌,撒向同学们的头上、肩上……” 这是帮助学生迁移积累篇章语言。

六、复述课文积累法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听到的、读到的材料表达出来的技能训练。复述旨在训练学生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复述时要对材料进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经过筛选,抓住重点。因而,复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如果说背诵是小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学习语言方法。

复述根据要求和难易不同,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求抓住语言材料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复述,是三者的共同要求。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可让学生扣住“扫兴”、“垂头丧气”、“转败为胜”、“目瞪口呆”等词语,详细复述课文,后作默写词语的练习,并引导学生对田忌何以取胜发表不同看法。如此复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内化语言的机会,使学生理解、积累课文语言材料时,又充分调动起其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自动激活、调出、选择、重组,并在复述中得到检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附:作者简介:

史南城,男,汉族,1973年2月生,1992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小学特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江西省优秀校长,江西省余干县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省级骨干教师,余干县“科研之星”,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现任余干县三塘乡中心小学校长,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注重“人格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有多篇教研论文在全国优秀论文大赛中获奖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此文发表在《中国教师与教学》杂志2007年11月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