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策略
发布时间:2012-5-25 10:10:19 浏览次数:227

 

《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策略

青云谱区教研室涂玉萍

      主要内容:小学品德与社课本只是教学范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知识容量大,然而,凭已有的文本资源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很多时候要教师根据本地、本班学生情况,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课程资源。我们可以下几方面来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整合教材。以教材图例为范本,活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为起点,筛选教学资源。以时代发展的眼光,捕捉教学资源。

 

关键词:教学资源  利用与开发  整合 活用  筛选捕捉

新课程标准对于《品德与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其课程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只是教学范例,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等知识,是将品德、行为规范、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合,所以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知识容量大,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较多的机遇。然而,也正因如此,凭已有的文本资源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很多时候要教师根据本地、本班学生情况,需要有相当内容的补充课程资源,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否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一纸空谈。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

一、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整合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重构与整理,制定出适切的、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选择有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教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有很强的目标性。教师只有把具体资源与课程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权衡该资源是否能有潜在价值转变为教学中的现实价值,才能判断其价值是大是小,才能确定这种资源是否具有服务教学目标的功能。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第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新课标要求定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家乡的美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2.学生学会一些调查了解的各种方法,并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书上用的是各地的优美景和名胜古迹。有儿童上网查找家乡美景的图例,歌颂家乡的诗歌,有儿童外出拍摄的家乡的美景,儿童在地图上家张等。如果教师就书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开发有用的教学资源是上好这课的关键。我们南昌的一位教师是这样精心设计这课的。她围绕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景美”“我为家乡自豪”三个活动来进行的。“我为家乡自豪”这个片断教师是这样上的。师:学到这,我们已经把南昌的美景尽收眼底,尽收心底了。咱们江西的美景还有许多呢!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批外地游客要来江西旅游,他们要从南昌出发,到庐山、鄱阳和和井冈山去。想请你们当小导游,你们愿意吗?师:拿出课前分组准备的资料,在组内讨论讨论,待会儿老师请每组推荐代表上来带大家游览。6分钟后学生汇报。有的小组用图片介绍鄱阳湖的美景;有的组讲井冈山红军战斗的故事,小组成员还一起唱起了红色歌曲;还有的组合作画了一幅藤王阁的图画,向游人介绍中国名楼,学生还展示了自己写有王勃的名句的书法作品。教师在课前就教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查资料,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把准备的材料与同组同学共享,选出最好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夸自己的家乡,学生通地收集资料,参与讨论,进行汇报以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美景的了解,对家乡自豪感全都洋溢在学生脸上。

    我们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也要讲求综合性,要善于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有机组合,以丰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简单化,仅仅把教材当作唯一资源。教师应该去收集与开发能够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腿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

 

二、以教材图例为范本,活用教材。

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和学生由此创造出来的学习资源却是无限的。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教材才能用活。

1.利用教材图例综合教学内容。

如我区一位教师在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的《规则在哪里》时,第一个环节是“看图寻找规则 ”

(1)师:有一个小记者已经先行一步找到规则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46.、47页,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他们都在书中的哪幅图找到了哪些规则?

(2)学生自由看图,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规则地点。(学校、家庭、社会)。

  多么巧妙的一个设计,教师以一个小记者的找规则的活动形式把书上的图串起来,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课的一个知识点“规则在哪里”。

2.利用教材图例突破教学难点。

古代的人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是怎样记事的,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要弄明白来确实是个难题,如果光靠书上的几幅画学生只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有一位教师在上这个内容时就创造性的利用教材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没有出现汉字的远古时代的人们如果要记录事情会怎么做呢?(学生从书上的图例可以找到)

生 1:人们会使用结绳记事的方法。

生2:人们会使用刻木记事的方法。

生3:人们还会使用画图记事的方法。

师:(出示教材上的图片:古人记事)对,人们通常会采用这三种方法来记事。下面让我们大家乘坐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尝试着用古人的方法来记录下一些事情。老师这儿有四件远古时期人们要记录的的事,请大家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记事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好后,学生汇报。

生1:我们这一组采用的是结绳记事的方法,请大家猜猜我们这一组记录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一边展示打好结的绳子,一边问)

生2:我们这一组采用的是画图记事的方法,请同学们猜猜我们这一组记录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生3:我们这一组采用的是刻木记事的方法,可是我们这组一起想了老半天,也没有刻出来。

师:说说看,你们这一组主要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们主要是不知道到底要刻一些什么符号来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师:通过刚才我们尝试着用古人的方法记录事情,你们有何感受呢?

生1:古人记事的方法太难了。

生2:古人记事的方法别人根本看不懂。

……

师:(出示课件:大屏幕打出刚才那四件事)这就是刚才同学们要记录下来的四件事:

1.今天我打了四只兔子。

2.有人发现敲击石头可以生火。

3.部落里的母牛生下了一头小牛。

4.山坡上有三只野兔住在同一个树洞里。

师:这几件事如果换成我们今天的汉字来记录,就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了。还用得着再去猜吗?

教师利用书上的图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生,学着古人记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童心、童趣跃然课堂,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 利用教材图例突出教学重点。

关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文本,深刻理解教材含义。我们更要读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使其更具生活化、社会化。《品德与社会》书上的重点在教材上一定会以图例的形式出现。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图例作为范本,突出教学重点,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诚信是金》。

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有一位教师在上这节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上的优秀资源,选用了书上两处图例进行再开发利用,让学生在故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其中《曾子杀猪》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二: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1、引入: 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曾子的人,咱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2. 播放故事录音。

师:在我国古代,一头猪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财富,而曾子为了一句不经意的承诺,尽杀掉了一头猪,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生: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做事要将诚信。

生:曾子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要有诚信,不能欺骗别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都提到这样一个词-----

生:诚信。

师:对,是诚信。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干多年前,可是它仍然一直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生活中信守诺言,要说到做到。

 

三、以学生生活为起点,筛选教学资源。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真实的生活、普通的生活、日常的生活、今天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素材,开发成为教学资源是非常合适的做法。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儿童需要,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者典型意义的事例,能够通过加工,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途径”的形式呈现的教学素材,从而激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

社区生活:社区生活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区的成员,我们的学生对此生活非常熟悉,选用社区生活中恰当的例子,加工成为课堂教学资源,学生颇感亲切。

家庭生活:帮助学生融入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块重要内容。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必须要完成的功课。在了解的学生家庭生活情况中汲取合适的素材充实到课堂中来,意义重大。

校园生活: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每天和老师、同学生活在一起,必定会发生许多许多的事情,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事情利用起来,经过开发进入《品德与社会》课堂,同样可以发挥交易作用。

 我区一位教师在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的《规则在哪里》时,教师就是组织学生从社区、学校、家庭找规则,让学生感受到规则无处不在,到处都有。

如:小组交流,汇报规则。

导语:同学们真会学习,通过自己看书看图,发现了这些地方的规则。那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老师把你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是学校、家庭、社会组。课前,布置大家回去调查各自组里的规则,有哪些收获呢?

 

 

规则在哪里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我找到的规则

 

调查结果

我一共找到了(  )条规则,知道规则在(  )。

 

 

 

现在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然后派代表来汇报。

师:咱们在交流时也有规则,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出来

(1)课件出示讨论规则:A、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B、讨论声音不要太大;

学校规则

师:交流好了的小组可以派代表来说说你们组里找到的规则。

生:我们组里找到的规则有:上下楼梯靠右行、上课举手发言、要佩戴红领巾等

我们组里陶越同学还搜集到了一首《学校规则三字歌》,我们小组要向大家展示展示。                     

师:通过刚刚的三字歌,你找到了那些规则?还有补充吗?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学校规则的图片

课件出示:(学校排放路队、上下楼梯靠右行、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任课教师职责)

咱们在学校找到了这么多规则,看来学校处处有规则啊!(板书:处处有规则)

家庭规则

师:从学校出来,现在又去到哪找规则呢?

师:咱们就去最舒服的家里找找规则吧。

生:我们找到的规则是早晚刷牙、出门要记得拔插头、饭前要洗手等

我们还画了一幅家庭规则集合图。

向全班学生展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家庭处处有规则

社会规则

师:走出小家来到我们的大家,看看社会组的同学为我们找到了什么规则?

生:我们找到的规则是:红灯停,绿灯停、酒后不能开车、在图书馆不能大声喧哗等

师:“酒后不能开车”这条规则是谁找到的?

生:彭羽

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规则的?

生:因为我爸爸是位司机,所以是爸爸告诉我的。

那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规则?你又是如何知道这些规则的?

生:我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动物园也有规则,在一些动物门前都贴有“请勿靠近”告戒语。

生:我在报纸上找到了规则。

生:我通过网络了解到了考场规则:(1)考生凭“准考证”按规定时间进入考场,不得携带任何书籍、报纸和稿纸;(2)考生在每科考前15分钟进入考场,凭准考证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放在课桌左上角,以便查对。考试铃响后,才能开始答题。3)迟到15分钟不得入场,考试30分钟后才允许交试卷出场。

师:你可真了不起。咱们要不现场来通过网络找找规则?想了解哪里的规则?

随便让一学生说一地方,并请这位学生来上网操作查找规则。

社会处处有规则

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这么多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注规则,了解规则,遵守规则。

教材的更新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挑战,准确的把握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观念。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应该是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第一步,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四、以时代发展的眼光,捕捉教学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是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随着品德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已经对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新的认识。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不再单一地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的许多课程资源开始被开发和利用。如今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再也不见了往日的“单调”与“沉寂”,开始变得“美丽”而“热闹”。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尝尝苦滋味》教学的一个片断。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怎样面对失败、挫折与逆境了,那我们怎么帮助那些正处于痛苦中的人,让他们也能正确面对,也能获取这笔财富呢?

请看:(出示新闻: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出示震后汶川县图,教师接着讲)昔日美丽的汶川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出示汶川地震孤儿图)这是这次地震后幸存的一个孩子,他的父母不幸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面对未来,他感到一片茫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你应该振作起来,虽然你失去了亲人,但我们都会成为你的亲人。

师:谢谢你的安慰。

生:你要勇敢面对,我相信你会变得越来越坚强。

师:我代表这个孩子谢谢大家,相信他一定会如大家所期盼的那样,越来越坚强。下面,我要将一首歌献给这个孩子,也献给在场的各位同学,希望大家都能勇敢面对失败、挫折、逆境,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成为真心英雄。让我们在《真心英雄》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这是个刚发的事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生学生通过大众媒体耳闻目睹的。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善于捕捉社会中有价值的信息,选作教学内容。学生在师生对话中,感受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并有所收获。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由于我国学校和教师长期习惯于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兼课任务中,对品德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缺乏深入地研究。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使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品德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义务在品德教学的这块田地里多用一点心,多一份耕耘,让祖国的花儿开得更艳。